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从地缘关系的角度来看,京城和冀州是货真价实的邻居,山水相连、唇齿相依。
或者严格来讲,京城其实是被冀州整个包裹在其中的。
只不过由于京城本身的特殊性,其天下都城的地位,使得这种地缘关系并未给冀州带来什么好处,反倒是给冀州带来了非常沉重的压力和负担。
因为京城本身是不事生产的!
超过五百万人生活在那座雄城之内,每日里需要消耗的各种物资,是绝对的海量数字!
无论是衣食住行所需的日常物资,还是来自于九州各地的奇珍异物,京城都没有办法自给自足,唯一的补充方式,就只能是由冀州来进行支撑。
尽管因此会有不少的银钱,通过种种交易的方式,最终流入到冀州百姓的手中。
但相比于对五百万人进行供养所产生的压力,这点银钱上的收入,并不能让冀州百姓得到足够的安慰。
毕竟,所有的东西,都是要优先保证京城供应的。
若是到了灾荒之年,哪怕冀州百姓自己饿死,手中的粮食也依旧要用来确保京城的粮食供应不出问题。
这种完全不考虑人情的优先级制度,自然让冀州的百姓怨声载道。
虽说那条几乎是横穿了整座京城的运河,联通了太夏九州各处。
如同太夏的大动脉一般,可以将太夏九州的物产,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。
但运河的各处运输,是需要时间的,一旦出现了紧急情况,那么指望运河的物资输入,显然不如指望冀州的就近调拨来的让人放心。
不夸张的讲,京城人的优渥生活,至少有一多半,建立在冀州人的血泪之上!
听着车厢里袁梦依讲述着冀州和京城的关系,驾驶着马车的卫平安,不知道为什么,总有些莫名的即视感。
马车在官道上疾驰了一上午后,便在一个岔路口的位置处,拐入了州道之中。
没办法,太夏官道只是将九州的州城和京城彼此之间连接起来了而已。
若是要去各州的郡城,则只能走那些比官道低了一级的州道。
而再低一级的县城,便连州道都没得走了。
连接郡城和县城之间的道路、又或者县城互相之间相连的道路,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,这和官道以及州道完全不同。
纯粹只看地方财政是否宽裕,在道路的修缮上,能够拨付多少银钱出来。
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,相对来说比较富裕的南方州府,道路情况往往要比北方州府的道路情况好上不少。
根据太夏全国的统一标准,官道的宽度可以达到惊人的五十米,为了方便排水,路基必须高于路面两侧。
同时要有用于美观道路的青松种植,每隔一段距离,还必须修建可供往来行人休息的亭子。
为了方便马匹通行,只有两侧的人行旁道才是往来百姓可以走的地方,而中间大概四十米左右的宽度,都属于马匹通行的区域。
至于次一级的州道,标准当然就不可能这么夸张了。
五米到十米的宽度,都属于规定范围之内,根据各州地势情况不同,州道在修建上的自由度颇大。